首页 > 图书中心 > 教学用书 > 本科研究生 > 商学

东方管理学-潘淑贞

东方管理学

丛书名:无
著(译)者:潘淑贞
资源下载:
责任编辑:杨闯
字       数:252千字
开       本:16 开
印       张:15.5
出版版次:1
出版年份:2025-01-30
书       号:978-7-5642-4670-9/F.4670
纸书定价:49.80元   教师会员可用500积分申请样书

本书主要立足于中国先秦时期的各家思想,从他们的思想中去整理出各家对管理的看法,从而建立一个整体系统学。从管理的最高端管理哲学——易经开始,从上到下:高层管理者的指导——道家;中层管理的儒家,基层管理者的物质化——墨家,及其从管理的制度角度来探讨管理行为——法家,再从管理者的内心去看,企业的使命和价值,即其内心的静养,使管理回归到静态,而不是一再地追逐着利益,而是服务于大众的思想;最后,如果把东方管理学回归到“人”格化,如何来保护这个系统的健康永续呢?那就是用中医的思想去维护。中医的护卫华夏人民几千年,而

  • 本书主要立足于中国先秦时期的各家思想,从他们的思想中去整理出各家对管理的看法,从而建立一个整体系统学。

    从管理的最高端管理哲学——易经开始,从上到下:高层管理者的指导——道家;中层管理的儒家,基层管理者的物质化——墨家,及其从管理的制度角度来探讨管理行为——法家,再从管理者的内心去看,企业的使命和价值,即其内心的静养,使管理回归到静态,而不是一再地追逐着利益,而是服务于大众的思想;最后,如果把东方管理学回归到“人”格化,如何来保护这个系统的健康永续呢?那就是用中医的思想去维护。

    中医的护卫华夏人民几千年,而他的思想同样护卫着华夏整体文明能长盛不衰。

    这样,东方管理学就从上到下,从外到内,再从整体形成了一个东方管理思想的系统学。









  •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溯本归源:中西文化起源。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中西文明起源的差异。
    三、中西文明的交融。
    第二节 管理学的学科发展及其东方管理学学科意义。
    一、西方管理学的发展脉络。
    二、“文化自信”理论的提出。
    三、东方管理学的发展史。
    四、东方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内容。
    第二章 东方管理的哲学:易经。
    第一节 易经的基本知识。
    一、 易经的概念。
    二、易经的科学性。
    三、易经的起源:河图与洛书。
    第二节 易经的基本内容。
    一、八卦的演义。
    二、易经的种类。
    三、《易经》与古天文学。
    四、历代的易经大师。
    五、易经的阴阳之道。
    第三节 易经在管理中的运用。
    一、乾卦的管理意义。
    二、坤卦的管理意义。
    小结。
    第三章 高层管理:道家管理思想。
    第一节 道家思想的起源。
    一、道家思想渊源。
    二、老子的经历。
    第二节 道家的管理哲学。
    一、道家的辩证观。
    二、道家的人性论。
    第三节 老子的管理思想。
    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二、管理的方式,弱者之道。
    三、管理人员的标准:尊道贵德。
    第三节  庄子的管理观。
    一、庄子的简介及其思想核心。
    二、庄子的整体性思维:道通为一。
    三、庄子的分工思维:天道无为,人道有为。
    四、管理者的素质要求:法天贵真。
    小结。
    第四章 中层管理:儒家的管理思想。
    第一节 儒家思想背景。
    一、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
    二、儒家思想主要代表。
    第二节 孔子的管理思想。
    一、孔子的人生经历 。
    二、孔子的管理和谐观。
    (一)和谐圆融。
    (二)克已复礼。
    三、孔子的仁爱观。
    (一)仁的内涵及其核心。
    (二) 仁的实践: 修己安人。
    四、孔子的实践观。
    (一)以身作则。
    (二)言传身教。
    五、 孔子的人才观。
    (一)人才素养。
    二。
    人才选拔方式:举直错诸枉。
    (三)人才使用观:因材任使。
    第三节 孟子的管理思想。
    一、孟子的性善论。
    二、孟子的民本观。
    三、孟子的仁政观。
    一。
    争取民心。
    二。
    实施仁政。
    四、孟子的义利观:义利统一。
    五、孟子的权变观:执经达变。
    第四节 荀子的管理思想。
    一、荀子的性恶论。
    一。
    人性本恶。
    二。
    心性两分 。
    三。
    化性起伪。
    二、荀子的隆礼重法观。
    (一)隆礼。
    (二)重法。
    三、荀子的爱民观。
    四、荀子的用人观:任贤使能。
    五、荀子的社会分级观。
    小结。
    第五章 管理的制度性:法家的管理思想。
    第一节 管仲的管理思想。
    一、管仲的个人经历。
    二、管仲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趋利避害”的人性观。
    (二)四民分业论。
    三、管子的管理思想。
    (一)民为本,安民富民。
    (二)法德并举。
    (三)赏罚有度。
    第二节 商鞅的管理思想。
    一、商鞅的经历。
    二、商鞅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人性好利。
    (二)厚赏重罚。
    三、商鞅的法治思想。
    (一)法术势相辅。
    (二)以刑去刑。
    (三)加强户籍网格化管理。
    (四)统一思想和度量衡。
    (五)弱民。
    (六)、提高吏治。
    第三节 慎到的管理思想。
    一、慎到简介。
    二、慎到法家思想的理论基础。
    1.人性自私。
    2.道法自然。
    二、慎到的管理思想。
    (一)立公去私。
    (二)尊君:民于一君,事断于法。
    1.以道立法。
    2.大臣执法。
    (三)得助成势。
    第四节 韩非的管理思想。
    一、韩非子的个人经历。
    二、韩非子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人性好利论。
    (二)历史进步论。
    三、韩非子的管理思想。
    一。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二)任势而治。
    (三)刑德并用。
    小结。
    第六章 管理物质性:墨家的管理思想。
    第一节 墨家思想的起源。
    一、墨家思想起源。
    (一)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二)反对厚葬重礼、劳民伤财。
    二、墨子的经历。
    三、墨家管理理论基础。
    (一)人性好利。
    (二)管理核心是兼爱。
    第二节 墨家的政治与经济思想。
    一、墨家的政治理念。
    二、墨家的经济思想 。
    (一)强本 。
    (二)节用。
    第三节 墨家的军事、教育观。
    一、军事谋略。
    ( 一)非攻擅守。
    (二)常备无患。
    (三)守字决。
    二、墨家的教育观。
    第四节 墨家的人才观与制度观。
    一、人才标准:尚贤使能。
    (一)亲士。
    (二)尚贤使能,为政之本。
    二、管理制度:尚同。
    三、创新理念:非命。
    小结。
    第七章  管理的利他性:佛家的管理思想。
    第一节 佛家的基本概况。
    一、 佛家的认识。
    二、佛家基本知识。
    (一)佛家的起源。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三、佛家的生命观。
    (一)佛家的生命本质。
    (二)佛家的生命哲学。
    第二节 佛家的人性观。
    一、缘起性空的人性假设。
    二、人性的本体是空性。
    三、人性是会变化的。
    第三节 佛家的组织思想。
    一、六和敬的组织建设思想。
    二、六度万行的实践思想。
    三、佛家的自我约束观。
    第三节 顿悟观:慧能的管理思想。
    一、禅宗思想的源流。
    二、慧能的简介 。
    三、慧能的管理思想。
    第四节 革新观:百丈清规。
    一、清规的来由。
    二、百丈怀海简介。
    三、丛林要则解读。
    第八章  东方管理系统的护卫:中医。
    第一节  中医的起源及其发展。
    一、中医的现状。
    二、中医的发展史。
    第二节  中医的顺道观。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药物间的和谐。
    第三节 中医的整体系统观。
    一、整体观的理论基础。
    二、整体观的内容。
    (一)人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二)人与社会人文环境的整体性。
    (三)、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四节 。
    一、形体与精神的辩证统一。
    二、 辩证观的实践。
    第五节 中医的预防观。
    一、中医预防观的理论发展。
    二、 人体健康的预防措施。
    小结。
    参考文献。

版权所有(C)2023 开云官方网址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3664号-2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68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